講道日期:2008年2月24日
講道地點:宣道會石蔭堂佈道所
講道題目:實踐人生使命的三個關鍵
講道經文:約17:1~2
講章大綱:
1. 等候時機(v1上)
2. 澄清目的(v1下)
3. 認清主權(v2)
[引言]
今日,係2月14日情人節,而我今日的講題係實踐人生使命的三個關鍵,大家有無想過情人節的關鍵是什麼呢?有什麼是情人節所不能缺少的呢?
貴福你可唔可以幫下我話我知呢?
朱古力?花?情人?係愛!係愛將兩個人拉在一起!係從神來的真愛,讓我們懂得愛!我們愛因為神先愛!可惜,係今日商業掛帥的世代,妹仔大過主人婆,一切都顯得本未倒置……
[失落焦點]
同 樣,在這個推崇自我肯定的時代中,有很多人錯誤地以為自己的人生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有時連基督徒都不例外,我們甚至忘記了神已經交託給我們每一個人的使 命,既不明白實踐這使命的能力源頭,是始於神而不是基於個人的能力,更甚的是在不適當的時機做不適當的事。結果,很多基督徒不是毫無事奉神的動力,就是對 任何事奉都三心二意,不能專心致志地在完成神所交托的責任/使命。
[中心思想]
今天我想從約翰福音十七章1~2節,耶穌整篇禱告之中的其中兩句,了解祂如何把握實踐使命的時機,並且祂如何理解自己擁有實踐使命的能力,更重要的實踐祂人生使命主權誰屬所在。
[轉接句]
從這段經文中,耶穌的禱告首先告訴我們,實踐使命的關鍵在於:等候時機
1. 等候時機(v1上)
v1 耶穌說了這話,就舉目望天說:父啊,時候到了,
[釋經]
經 文提到「耶穌說了這話」這話是什麼話?其實原文可以翻譯為:「耶穌說了這些事」,這就是約翰福音第13~16章所記載耶穌的離別講論,是在逾越節最後晚餐 中發生的事,要了解這些事件的時間性,其實很容易,只需要看一看約翰福章13:1~2節:「逾越節以前、耶穌知道自己離世歸父的時候到了.他既然愛世間屬 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喫晚飯的時候、」這頓晚飯就是逾越節的最後晚餐;讓我們再看約翰福音18:1節:「耶穌說了這話、就同門徒出去、過了汲淪溪、在 那裏有一個園子、他和門徒進去了。」約翰非常刻意地隱藏了這個園的名字,但整篇約翰福音十八章所記載的事情,我們知道那就是客西馬尼園,是耶穌逾越節晚餐 後立即去的地方。
由此可知,13~17章的內容全部發生在逾越節的晚餐之中,篇幅雖然好像很多,但實際的時間卻只在一頓晚飯之內。耶穌這些臨別的 叮嚀,約翰用了整整五章,即是整卷約翰福音的四分之一的篇幅來記載這件事,而在結束這段重要講話之時,耶穌史無前例地用了一段非常詳細的禱告作為結束,環 觀四福音從來沒有像17章這段禱文般記錄得如斯詳細,所以,這禱告更是重要之中的重要。
耶穌提到「時候到了」,[來到ἔρχομαι]這個字原文是採用主動完成式,其實可以直接翻譯成「時間來到了這個時刻」,所以不是耶穌向父神宣佈:「時間到了,我準備好怎樣在歷史的舞台上大 展身手,展開救贖人類的計劃。」「時間來到了這個時刻」乃是表達祂知道:神早已預定的時間來到了,計劃是從神開始的,祂只是作為一個執行者,站在這個重要 的階段、這個重要的時機,是祂一直等候的時機。
大家一定記得,耶穌開始行第一個神蹟,迦拿婚宴「水變酒」的時候(約2:1~12),祂就曾經提過 這句話:我的時候還沒有到。(約2:4) 很多人一直不是太明白,為什麼當時耶穌要對母親說這樣的話,但當我們將更多關於「時候未到」、「時候將到」、「時候己到」的經文放在一起,知道這些組合詞 在約翰福音中出現了17次,串通整卷約翰福音,(約 2:4;4:21,23;5:25,28;7:30;8:20;12:23,27;13:1;16:2,4,21,25,32;17:1),而其中15次 就是指著這個「時候」。我們就開始明白了:祂一切的教訓、作為都是在為「這時候」作準備。祂一輩子生活的熱誠,以及祂一切作為的動機,都是為著這個「時 候」[1]。 顯然,這個時機,祂一等就等了三十多年,我們可能對此存有疑問,為什麼要等呢?你同我就需要先讀神學才能出工場參與事奉啫,主耶穌擁有全備的知識、擁有完 全的能力,祂甚至不需要時間累積經驗與能力,那祂等什麼?答案其實好簡單!祂所等待的乃是按著父神旨意所定、所計劃的這個時刻、這個時間、這個時機。祂一 直留心神的旨意,也留意神的時間,套吳乃恭牧師一句話:「主耶穌一生的行蹤與神的計劃完全協調。」[2] 主耶穌相信神有最合適的時間、有最好的計劃,所以祂甘心等候。
[例證]
四 年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即將在北京舉行,全球的運動員都在為八月份開始的比賽作好準備,為的就是要等候比賽的那一刻來臨,在等候的時候,他們不是無所事事, 而是全力以赴地練習,每一個運動員日夜辛勞、千鍾百煉的重覆練習,他們是有目標的等候,他們不會試圖去提前或延遲奧運會的來臨,他們只做好一件事,就是隨 時隨地將自己的體能提昇得最好,有些運動員終其一生只能參加一次奧運會,而且大部份項目只有次數比賽的機會,他們數年的準備,只為那一刻的比賽。當發號司 令的訊號一響,所有的運動員立即傾力以赴,他們等待的就是這個時候。
[應用]
在今天這個推崇即食、推崇按感動而行的時代,弟兄姊 妹啊!讓我們俯心自問,我們是否甘心好像運動員般,在等待的時候埋頭練習,等候神提供給我們一展所長的好機會,我們會不會受著環境的驅使、受著自己內心澎 湃感情的推迫,而跑在合適的時機之前?甚至入錯了跑道?去錯了比賽地點?讓我們不要忘記主耶穌的榜樣,祂由此至終都是按著神的計劃、時間而行。你明白神在 你身上的計劃嗎?你明白什麼是最適合的時機嗎?你是否願意在時機未到之時,不用自己的方法去催迫時機出現呢?
[轉接句]
實踐人生使命的關鍵,除了等候時機,更需要澄清實踐人生使命的目的。
2. 澄清目的(v1下~v2)
v1 願你榮耀你的兒子,使兒子也榮耀你;
[釋經]
「榮耀你的兒子,使兒子也榮耀你」。主耶穌並沒有說「榮耀我,使我能榮耀你」。當然,祂的禱告裡面有這個含意,但是我們從祂這麼特別的表達方式中,體會到祂在表達的過程中,再三強調了祂與父神彼此的相關性,祂是因著神的存在而覺察自己的存在。
要 明白這裡所提到的「榮耀」是指什麼,最好是追查耶穌首次提到「時候到了」的相關言論,約翰福音12:23~24提到:「耶穌說: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我 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因此,我們知道祂的榮耀與祂的死一定有關,[3] 由此看來,祂當時所指其實祂上十字架的行動,因為藉著十字架,也只有藉著十字架,祂才能使人得著與神和好的機會,藉著十字架這個當時人所輕視的羞辱記號, 成就了照著父神旨意所訂的救贖計劃,這就是十字架的榮耀,不是羅馬十字架刑罰有什麼榮耀可言,而是無辜的神子卻為死有餘辜的人類死在十字架上,是祂的犠牲 救贖產生榮耀的光芒。但請我們謹記,下文約翰福音17:5節就提到:「父阿、現在求你使我同你享榮耀、就是未有世界以先、我同你所有的榮耀。」因此神子並 不需要到十字架上換取榮耀,祂在未有世界以先就已經與神同享榮耀。所以「榮耀你的兒子,使兒子也榮耀你」這一句禱文,一定不單止是涉及耶穌的個人榮辱。其 實我們可以從12章27~28節找到線索:「我現在心裏憂愁,我說甚麼纔好呢?父阿,救我脫離這時候,但我原是為這時候來的,父阿,願你榮耀你的名。」祂 在進一步流露人性哀傷的同時,並沒有滯留在自己的情緒之中,祂非常清晰明白自己道成肉身的目的,所以祂立即說:「父阿,願你榮耀你的名。」
這就是 說,耶穌明知在祂前面人生等待著就是上十字架,這件事祂由一出來傳道就非常清楚,也非常期待,可以說祂的人生使命就是上十字架。如果我們未細看這段禱告, 可能我們可以不加思索地說:「祂上十字架當然是為了世人得著救贖。」但是經過剛才經文的閱讀,很明顯上十字架只是實踐使命的方法,而不是耶穌的使命目標, 這段經文很清楚地將耶穌的關注表明:「使兒子也榮耀你」,祂的目的不是為了榮耀自己,不是為了救贖世人,祂心中最熱切的盼望乃是神的榮耀。[4] 祂不斷地說,祂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祂來者的意思行。(約6:38) 透過祂對父神完全的順服,這就是耶穌榮耀父神的方法。與我們一般口裡說順服、心裡存掙扎的完全不同。祂不單為此付上生命的代價,更為此而道成肉身到世間 來。在這一方面,保羅在腓立比書2章6~8節對耶穌的順服有如此的淋漓盡緻的形容:「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 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例子]
有一些基督徒在向不信的人傳福音的時候, 不斷的強調信主之前是怎樣的不快樂,信主後又如何得了喜樂,信耶穌彷彿是一劑處方,專醫人生的種種苦楚,這其實是很危險的事,而且也沒有脫離以自我為中心 的思考模式。真正得蒙福音拯救的人,乃是信靠主耶穌,藉著祂得享神的本性,屬靈得著重生,有耶穌住在他裡面,願意讓耶穌成為他整個人生的主人,他的生命會 越來越像基督,縱使生活中仍會悲傷、痛苦,仍會面對試探,但無論環境如何、情緒如何,他只有一個願望,就是為神而活、活著榮耀神。
[應用]
在這一點上面,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感到虧欠,因為我們往往以為神的救恩就是為了解決我們的問題,所以我們時常強調耶穌為我們如何如何……感謝主,這確是祂所做的一切,但卻不是祂所作的主要目的,我們的得救不是為了我們的好處,乃是為了榮耀神。
所 以我們能否實踐人生的使命,並不是為了實現馬斯洛(Maslow)「需求層次理論」的最高層次:「自我實現」,也不是天生我才必有用:「不要浪費神所賜的 恩典」。實踐人生的使命乃是為要榮耀神,這是最終的目的,榮耀神是一切工作之因,至於事情順利、事業的成功只是果效而已,唯有理清因果關係,我們才能真正 明白什麼事應該做,什麼事不應該做。
[轉接句]
能否實踐人生使命的關鍵,除了明白神早已計劃一切,除了明白榮耀神是我們人生的最大目的/使命,更重要的是活出分別為聖的生命,認清主權誰屬……
3. 認清主權(v2)
v2 正如你曾賜給他權柄,管理凡有血氣的,叫他將永生賜給你所賜給他的人。
[釋經]
「正如」一語道破了第一節後半句與第二節的關係,耶穌在第一節所求的榮耀與第二節的權柄都是來自父神,主權在父神的手中,作為三位一體的第二位:子上帝,祂與父上帝本是同尊、同榮、同永恆,但是在這裡,耶穌基督卻以兒子的身份承認父神的主權。
「曾賜給」在原文乃是採用第一簡單過去式、主動語態、直述語氣,簡單些講就是這個賜給的動作是發生在過去的一件事實,而且這件事實不單已經發生,現今仍有效:神在過去已經將權柄賜給了基督,所以今天基督是握有這權柄去完成祂的使命。
「管理」這個字詞,原文並沒有存在,只是翻譯的時候相應於權柄而加上相應的字眼而己。
「血氣」:這個字新約聖經出現128次,其中45次翻譯為肉體,22次翻譯為肉身,很多時候所描述的都是未蒙福音拯救的可憐人,甚至有11次翻譯為情慾,突顯出這等人天性的全然墮落敗壞;約翰在這裡採用此字一方面泛指全人類,另一方面指出人是完全無力自救。
這 句說話,從「道成肉身」的基督口中說出,其實更意義深長,「道成肉身的基督」居於人世間,過著與你我一樣的生活,為的是什麼呢?為的肯定不是自己的喜好, 聖潔的神與污穢不堪的人共處同居,祂在世上這三十多年是如何渡過的呢?祂在地上一生的目的就是要透過救贖世人榮耀神,按人的想法當然是功效越大越好啦?至 高的神到世間來救贖人,人得贖的功勞、主權是否應該歸屬於祂這位執行者?但是請我們留意這一節經文的下半句:「叫他將永生賜給你所賜給他的人」,原來因著 耶穌的救贖而得著永生的人,既不是人自己的選擇,又不是耶穌的揀選,乃是神所賜的,耶穌這位執行者無決定權,決定權不在祂的手上,講得通俗的,做就有份, 決定就無份啦。換轉是你我,我們是否願意呢?是否甘心?
雖然有解經家指出這一句其實應該是一句從屬語句,表示這並不是一句獨立的句子,它的作用不 是要說明誰人擁有得著永生的決定權,它的作用乃是協助澄清、解釋主句的作用。所以它的主句重點才是重要。不過這一句從屬語句可以附屬於前面兩句的其中一句 都可以,既可以解釋為「願你榮耀你的兒子,使兒子也榮耀你;」的從屬句;但又可以解釋為「正如你曾賜給他權柄,管理凡有血氣的,」這一句的從屬句。所以解 經家多數認為這一句的意思其實不太明朗。
不過對我來說,卻是再清楚不過的事實,
因為無論這句句子在文法上是形容第二節的前半句,還是第一 節的後半句,其實意思都是聚焦在同一焦點上面,耶穌乃是一次又一次地承認主權不在自己手上,強調一切的主權都在父神手中。祂付出極大的代價,但祂卻絲毫不 眷顧這些代價所換取的主權誰屬,這並不是瀟灑,因為祂知道主權在神的手中,正因為祂清楚自己到世上來的角色,祂只是那一個執行者,所以祂到世上來的時候只 需要義無反顧、傾力付出;祂只是一個根據神的計劃行事,一個善用神所賜予的好管家而已,一切的成功、失敗自有神承擔責任。
[例證]
彼得在彼得前書4章10節提到: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 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
不單止彼得提及,保羅在哥林多前書4章1~2節同樣提及:人應當以我們為基督的執事、為 神奧祕事的管家。所求於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
每一個下到球場的球員,應該有一種覺悟,不是任何球員在主導整場比賽,主導比賽的攻守策略的乃是領隊,球員只是執行領隊的計劃而已。
[應用]
我 們當然知道球賽這個例子不是最好的例子,因為一場球賽仍然有很多場境是超出領隊的計劃,需要球場中球員的隨機應變,因為領隊只是凡人而已,他根本無從準確 預測所有的變化。但是我們人生的總設計師、創天造地的神卻沒有這樣的限制,祂早就知道你我的一切,所以祂賦予我們能力面對這些困難,好使我們能榮耀祂的 名,祂不是以世人衝量成功的標準衡量我們,不是祂的標準比我們所訂的更低,而是祂知道物質、權力的得失不能榮耀祂的名,祂並不以此衝量我們。所求於管家的 是要他忠心,其實我們的人生就是如此,若果我們能把握到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只是神所托付,我們只是今生短暫的管家而已,那我們一定不會成為白居易詩詞的嘲 笑對象:蝸牛角上爭何事。[5] 既不會執著於一己的得失而鬱鬱不得志;又不會浪費、蹉跎年青美好的光陰,而沒有一絲進取之心。
[總結]
在最後這數分鐘裡,讓我們一齊重溫主耶穌在這兩節禱文中向父神禱告的重點,把握實踐人生使命的關鍵,首先是等候時機,其次是澄清目的,最後是認清主權。
[回應]
為了幫助大家實踐今天所聆聽的訊息,我邀請你合起你的眼睛,安靜聆聽聖靈在你內心的呼喚,神早就呼召你為某一特定的目標而傾出努力,這個目標不是為了自己的個人榮辱,而是為了神的榮耀……
……
我邀請你現在打開眼睛,無論你剛才思想中閃過什麼念頭,請你現在用筆記錄下來,請你在未來的一個星期內,在神面前好好思想這個問題,看一看這件事情是否能讓神得著榮耀,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你就可以運用主耶穌這三個原則逐步實踐你這個或大或小的使命。
願神祝福大家在祂面前的忠心!
註:
[1] 埃伯.摩根(Dr. G. Compbell Morgon):《摩根解經叢書──約翰福音》(Morgan’s Expository Series—The GospelAccording of John)。方克仁譯。(香港:美國活泉出版社,1985),230~231。
[2] 吳乃恭:《約翰福音闡釋》(香港:福音文宣社,2006),222。
[3] 卡森(D. A. Carson):《主耶穌與祂的朋友》(The farewell Discourse and Final Prayer of Jesus)張書筠、張晨歌譯。(美國:麥種傳道會,2003),241。
[4] 埃伯.摩根:231。
[5] 白居易:《對酒》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癡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