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3日星期三

屬靈生命成長的秘訣 (腓3:17~21)

講道日期:2007年11月24日
講道地點:宣道會石蔭堂
講章題目:屬靈生命成長的秘訣
講章經文:腓3:17~21
講章大綱:
1. 效法屬靈的榜樣 (v17)
2. 提防錯誤的動機 (v18~19)
3. 依靠基督的大能 (v20~21)

引言:
(例 子)有一次我與三歲的女兒乘坐電梯時候,幾乎發生了一件非常尷尬的事情,當時另有一位女士年齡比我大的女士與我倆一同乘搭昇降機,但是她的身高大概與我的 女兒差不多,我們身處斗室之中,她很熱情的逗我女兒玩,所以我很自然就教女兒叫姨姨早晨,女兒雖然學著我叫了姨姨,但她的眼神與樣子立刻變得很奇怪,我看 著她的樣子好像打算說話,維恐她童言無忌地講出一些令彼此尷尬的內容,所以我立即用其他話題引開了女兒的注意力……事後她果然追問我:為什麼那個姨姨會與 她一樣高呢?
一個三歲的小朋友會留意人的年齡與身高應該有一定的比例,但是今天有多少個信徒會留意到我們靈命的成熟度與信主年日長短的關係呢?我 相信那位女士不會願意自己的身高不能按著年齡而增長,(失落焦點)但今天有多少信徒卻甘願讓時日蹉跎、毫不追求、寧願讓自己的屬靈生命停留在屬靈嬰孩的階 段?不對!我們沒人願意自己的屬靈生命停留在幼嫩階段!但是今天卻有許多信徒單單重視今生的個人榮辱,竭力地追求滿足肉體的各樣需要。到底我們應該如何追 求屬靈生命的成長?我今天願意與大家從腓立比書3章17至21節,一齊思想屬靈生命成長的秘訣。保羅首先提出的追求屬靈生命成長秘訣是:

一. 效法屬靈的榜樣 (v17)
v17 弟兄們,你們要一同效法我,也當留意看那些照我們榜樣行的人。
(釋 經)沒有任何信徒可以說我的屬靈生命己經夠成熟了,所以不再需要成長,既然我們有長成的空間,就肯定需要屬靈的榜樣。(例子)正如沒有人是天生純熟的鋼琴 能手,學琴的人需要循序漸進地跟隨導師、師傅學習,師傅是重要的,他不單言教傳授技巧,更重要的是身教的示範。學琴的人是這樣,追求屬靈生命成長的人同樣 如此,所以保羅毫無不客氣地指出他們在屬靈追求上要一同效法我:
1. 一同效法:(釋經)這個字是由「一同」與「跟隨者、效法者」兩個字組成,這個字在全本聖經原文只出現一次,保羅所強調的,不單是信徒同心的追求成長,而且 強調全腓立比教會的信徒都應當效法,每一個人都需要追求成長,沒有一個信徒可以例外,這個字原文是採用「現在式、命令語氣、關身語態」[1],「現在式、命令語氣」的意思就是「強烈地」要求腓立比信徒要「持續」地學習成長,「關身語態」正好顯示出保羅是「自覺性」地要求自己成為他們的榜樣;
2. 你們效法的對象:是我(保羅)。(釋經)保羅敢於如此直接提出要求,是本著他與腓立比教會緊密的關係,我們打開使徒行傳十六章,就會知道腓立比教會是保羅 在第二次宣教行程初期所建立,從腓立比書第四章中更可以知道他們時常供應保羅的需要,保羅這封信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多謝腓立比教會長久以來的支持,同時 也為了堅固當地信徒的屬靈生命,幫助他們明白:只有耶穌基督才是生命真正喜樂的泉源。所以第三章一開始,保羅就用「自己歸主前認為對他有益的,現在卻因基 督都當作有損」為訊息中心點,說明每一個跟從主的都應該有「以基督為首」的信仰價值觀,他甚至為此舉了一個連不信者都很熟悉的運動員賽跑例子:「忘記背 後,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這就是保羅所認同的屬靈成長目標,也是我們信徒追求屬靈生命成長的目標。
在這樣背景下,保羅要求腓立比的信徒學效他 就毫不突兀,因為他寫給哥林多教會信件中(林後11:1節)的信念:「你們該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應該是腓立比信徒所熟悉的。所以,保羅要求腓立 比信徒效法他,並不是夜郎自大,他知道自己只是一個傳承者而已,他並不以為自己就是信徒學習的最終對象,信徒最終的學習對象乃是耶穌基督。而且我們留意 到,保羅在接著更進一步指出信徒「也當留意看那些照我們榜樣行的人。」
3. 照我們榜樣行的人:這裡所指的這些人是什麼人?(釋經)我們:最起碼解釋應該包括第二章所提及的提摩太與以巴弗提。而這些照著保羅、提摩太、以巴弗提的榜 樣行的人,是什麼人呢?這些人應該就是腓立比教會裡的信徒,是那些保羅在這封信的開首(腓1:3~5)稱讚的人:「我每逢想念你們,感謝我的神,每逢為你 們眾人祈求的時候,常是歡歡喜喜的祈求。因為從頭一天直到如今,你們是同心合意的興旺福音。」簡而言之這些人都是愛教會、愛上帝的人。
今天保羅、提摩太、以巴弗提已經不在世上了,但我們身旁仍有愛教會、愛上帝的屬靈的長執,教會有優良的屬靈傳統,代代相傳的將屬靈美德傳遞,他們就在你、就在我的身旁,以他們自己的行事為人實踐著「基督居首」的屬靈價值觀。
4. 留意看:(釋經)這個詞原文與3:14的「標竿」是同一個字根,「標竿」是名詞,「留意看」是動詞。保羅想表達的意思:這些被留意看的人成了學習者、仿效 者的目標、路標,這些人都成為我們屬靈成長的路標;(例子)這就像一條高速公路上有不同的路標,它們風雨不改地、屹立著、指示著那最終的目的地,這些路標 不是你要去的目的地,他們只是路標而已,沒有了路標你可能仍然能夠到達目的地,但是要走很多冤枉路。(釋經)這些學效保羅行事為人的人,既然是腓立比教會 收信的信徒,他們每一個人雖然都是屬靈成長路上的追求者,但他們能夠互相學習、彼此激勵,保羅在2章3節就提醒他們要:各人看別人比自已強。
應用:
弟 兄姊妹啊!除了歷世歷代的先賢先聖是你屬靈的榜樣,除了傳道牧者是你學習的榜樣之外,你在教會中能找到屬靈的榜樣嗎?讓我們記得保羅的教訓:各人看別人比 自已強。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屬靈成長路上的追求者,沒有一個人例外,其他人都能成為我的學習對象,我也會成為他人的仿傚對象,我們互為影響地學習實踐以基督 為首的價值觀,我們的行事為人應該以此為準則。所以我們應當互相學習,彼此激勵,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

轉接句:
保羅認為我們在追求屬靈生命成長的路上,不單需要效法屬靈的榜樣,更需要

二. 提防錯誤的動機 (v18~19)
v18 因為有許多人行事是基督十字架的仇敵。我屢次告訴你們,現在又流淚的告訴你們:
v19 他們的結局就是沉淪;他們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他們以自己的羞辱為榮耀,專以地上的事為念。
當我們讀到這一段充滿感情的勸勉的時候,我們特別留意到
1. 流淚:(釋經)這字在原文的句子結構上非常特別,保羅所表達的意思:是深感痛心、極其傷心的哭泣,甚至連他人都可以聽見保羅的悲慘、哀哭的聲音。[2] 由此可見,保羅對他們沉淪的境況是多麼的痛心,也特顯情況的嚴重性。保羅不是第一次提出勸告,而是屢次的勸告:有一種人是基督十字架的仇敵,信徒千萬不能仿傚。
2. 仇敵:(釋經)這個字在聖經出現32次,大部份是指出人各種的行為與基督福音相違反。不過,如果這種人的行事為人完全與基督的信仰相違反,信徒怎會不提防 而隨意仿傚呢?所以這些人的行為一定是外表很吸引,行事為人好像很屬靈,甚至工作有效,可惜他們的內心卻是充滿著諸般錯誤的動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是 為耶穌基督;保羅說這等人要提防,不要成為你的學習對象。(例子)一個正常人一定不會拿起一包寫著毒藥的物體放入口中,但是若果這毒藥外面包裝上一層香濃 的朱苦力,再包裝上金莎或GOVA的包裝紙,你可能就會沒有提防地放入口中。這就是仇敵採用的方法,會令你上當的是那些經過美麗包裝的毒藥,最危險是那些 似是而非的道理,你不會以仿傚那些明顯敵擋真理的人,但你會被那些外貌敬虔、事奉很有果效的山羊所吸引,被那些生成得很茂盛的稗子所吸引,可是保羅卻一再 痛心地告訴我們真像:這等人的結局卻是沉淪。所以學效他們不單不能有屬靈的成長,更會成為那破壞教會、破壞神工作的人,保羅要求我們提防這等人,他們有三 個特徵:
3. 他們的神是自己的肚腹,以自己的羞辱為榮耀,專以地上的事為念。(釋經)這三句句子己經說得很顯淺,我不需要再加解釋;這裡提到兩次自己,保羅指出基督十 字架的仇敵就是那些以自己為中心、以地上的事為念的人,他們的外表彷彿在做神的工作,但實則卻是為了私利才做教會的工作; (例子)保羅在提摩太前書六章四至六節對這些人有更貼切的描述:這種人顯然就是自高自大,極端的無知,喜歡辯論,喜歡在字句上吹毛求疵,因而造成嫉妒、紛 爭、毀謗、猜疑,引起那些心術不正、喪失真理的人無休無止地爭吵。在他們的心目中,敬虔、信仰不過是發財的門徑罷。
(釋經)保羅說:這樣的人不是 對信仰馬虎,而是這等人根本就在福音的門外。(例子)馬太福音十三章記載著耶穌的一個天國的比喻:播種的人容許稗子與麥子一同生長,直至收割的時候,主人 會吩咐收割的工人先拔掉稗子,捆起來,扔在火裏,然後收聚麥子,儲藏主人的倉庫裏。同樣是馬太福音的廿五章,記載著耶穌親自對那些跟隨他的人說:到那日祂 要將錦羊與山羊分開,祂要對錦羊說:你們來與我同得為你們預備的國;又會對山羊說:離開我吧,我不認識你們。
應用:(反省)
弟兄姊妹啊! 你有否時常反省你事奉的動機呢?你有否反省你信仰的境況呢?你所做的一切是建立教會?還是建立你個人的聲望呢?是加入神的工作?還是破壞神的工作?這不單 止關乎你是否願意放棄物質的追求,甚至當你在做教會的工作,也要反躬自問:我的生命、選擇是否以基督居首位。保羅這樣的屬靈人,尚且在林前9:27如此 說:「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你與我有什麼權利可以絲毫不加細思、反省呢?

轉接句:
追求屬靈生命成長,不單需要學效屬靈的榜樣,模仿屬靈的外殼,也不單需要時刻反省,使信仰生命裡外如一,追求屬靈生命成長,更重要的是
三. 依靠基督的大能 (v20~21)
v20 我們卻是天上的國民,並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穌基督從天上降臨。
倚靠基督的大能,不是說一切都交由耶穌基督負責,祂卻然己經完成一切的救贖,我們只需要點點頭接受祂的救贖就可以,保羅說:等候救主,
1. 等候:這個字其實有切切等候的意思,[3] 反映出等候基督降臨的態度,這個字在整本聖經出現8次,其中7次與主再來有關,另一次是彼得形容挪亞做方舟的時候,就是神在容忍等候的時候。所以保羅不是 要他們一無作為地呆等,而是在過日常的生活中有盼望的目標的。(例子)如果一個年青人第一次約會他心儀的對象,他會怎樣等候那個約會呢?我們可以想象他會 早一天熨好衣服,找好餐廳,看清楚地圖,穿著整齊地早早到達相約的地方,明明他早了半小時出現,但他仍是畢挺地站在那裡,東張西望的期待著他心儀的對象出 現,甚至有時會摸摸自己的頭髮,整一整理自己的衣襟領帶。這是等候,這就是期待,等候的時候不是不需要做任何事情,而是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做。
應用:(反省)
弟兄姊妹啊!你是以什麼態度過生活呢?你知道你生活的每一天都是在等候耶穌基督降臨嗎?你有沒有以等候基督降臨的期待過每一天呢?

弟兄姊妹啊!請留意保羅如何介紹我們基督徒的身份,我們都是
2. 天上的國民:(釋經)這句話可以翻譯為「我們的國藉本來就在天上」[4]。 不是將來的國民,本來就是天上的國民。腓立比人完全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因為腓立比是一個殖民地,他們都以擁有羅馬公民的身份為榮,大家一定記得保羅初到腓 立比之時,因為趕鬼而被捉、被打,但是當官長知道他是羅馬人,就心裡害怕,連忙親自去勸他出牢。這就是擁有羅馬公民身份的榮耀。(例子)80年代的香港人 一定非常明白腓立比人的感受,當時有多少香港家庭為了擁有另一張身份證而變成太空家庭,夫妻關係、父母子女關因此而變得疏離,付出這麼大的代價為了什麼, 就是為了加拿大、英國的一張身份證嗎?其實為的是要用自己的方式增加保障、安全感。
(釋經)現在,保羅告訴腓立比信徒,他們已經是天上的國民,這 身份比羅馬公民更榮耀,地上的羅馬國度會過去,但天上的國度卻永遠長存。今天我們同樣擁有這樣的身份,我們現在已經是天上的國民。我們現今雖是活在地上, 但我們永遠的家是在天上。人是以人所作的來滿足自己,神的兒女卻是以神的所作為榮耀的盼望,所以不期待人中間的高位與權勢,而是要得神自己作我們的榮 耀。(例子)這好像雅歌中所說:若有人拿家中所有的財寶要換愛情、就全被藐視。(應用)地上的愛情尚且不能用金錢衡量、換取,但你是否只顧著眼前的利益而 輕視、放棄天國子民的身份、責任。

v21 他要按著那能叫萬有歸服自己的大能,將我們這卑賤的身體改變形狀,和他自己榮耀的身體相似。
3. (釋經)保羅在這裡提醒信徒,基督第二次再臨的時候,我們這卑賤的身體將轉變為與祂榮耀的身體相似,身體尚且將將改變,何況那些錢財、名利、權位……身外 物呢?我們認為寶貴、最實在身體被保羅形容為卑賤的,卑賤這個字來自謙卑;全本聖經出現四次,1次形容瑪利亞、1次形容主耶穌,1次雅各書形容富足之人的 降卑。保羅在這裡不是形容身體衰弱的情況,而是人需要謙卑地承認自己的不足方能接受基督的主權,凡事以祂居首位,也就是屬靈生命成長的最終表現。(例子) 雅 4:6「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彼前 5:5「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
應用:
今天,每一個謙卑、願意追求成長的信徒,都應該存著正確的心態:因著神是我們的恩主,所以我們樂意事奉祂。確實不應該視神如同一個刻薄的老闆、或是與我們交易的對手,每當我們在事奉中付出八兩力量,就要從神手中得回半斤的功勳。

總結:
在最後這數分鐘內,讓我們一齊重溫保羅對腓立比的教導,讓我們更好的把握到追求屬靈成長的秘訣:
1. 保羅告訴我們,在屬靈成長的路上,一定有一些人是我們的屬靈的榜樣,雖然我們明白最終的效法對象是基督而不是其他人,但是我們身旁的每一個肢體仍可以成為我們互相學習的對象,所謂三人同行必有吾師。
2. 其次是在追求屬靈成長的過程中,要避免有錯誤的動機,所謂屬靈生命的成長是將放下自我追求以基督居首的過程,若果本末倒置地追求自己的享受、權力地位,那不單不能成長,連永遠沉淪的結局亦無法逃避。
3. 追求屬靈生命成長,最重要是認清自己的身份,我們當初的悔改相信,本就是立志以基督居首,若果我們願意時刻謙卑承認自己的不足,存著盼望採取的積極行動,凡事思想耶穌處於我的處境會採取什麼行動。

我們可以怎樣回應今天的信息呢?(回應的行動建議)
1. 請你想一想身旁的人,有那一個肢體在某一方面的屬靈生命上有值得你學習的地方,請你以禱告的心去尋找,找到後請你用筆記下你對他關於那一方面的觀察,然後 用一個月的時間去努力實踐,一個月之後再坐下來看一看自己在那一方面的進步,如此類推一直做下去。若果你找不到學效的對象,那你需要學習的功課很可能就是 謙卑。
2. 請你每一天晚上睡前,用五分鐘時間,想一想當天行事為人有什麼虧欠了人、虧欠了主,在睡前好好地認罪,若果有需要,明天起來要做好補救的工夫。

盼望這些實際的建議,能打開我們追求屬靈生命成長的大門,使我們屬靈生命更有成長,能夠「放棄自我中心而改以基督居首位」作為抉擇的座右銘。


註:
[1] Archibald T. Robertson:《活泉新約希臘文解經──卷七:加拉太書、以弗所書、腓立比書、歌羅西書》(Living Spring Greek New Testament Exegetical Notes──Volume VII:Galatians, Ephesians, Philippians, Colossians)總編輯:詹正義,陳一萍譯。(美國:活泉出版社,1991)。373。
[2] 楊濬哲:《腓立比書講義》(香港:宣道出版社,1997)。225。
[3] Archibald T. Robertson。376~7。
[4] Archibald T. Robertson。376。

沒有留言: